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牢记总书记嘱托 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 正文




法治为梭 协作为线 普洱不断织密“茶法绿网”


来源:《普洱日报》 吕禾 时间:2025/08/26/ 11:14 点击:




普洱日报讯(记者  吕禾)普洱拥有我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68.23%,肩负着守护生态安全的重任。近年来,普洱市以打造“茶法绿网”品牌为核心,颁布实施《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等系列地方性法规,将制度创新与司法审判深度融合,创新建立“河(湖)长+检察长”联动、林长重点工作清单等机制,推动责任落实由“单兵作战”升级为“协同作战”,实现生态治理从分散走向协同、由被动转向主动。

近日,在思茅区“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思茅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协助保险公司为受损茶农远程办理亚洲象肇事赔偿。自2022年3月成立至今,该服务点将司法职能纳入基层治理网格,推动形成“综治中心排查登记—法庭法律指导—保险公司速核赔付”象损赔偿机制。截至目前,该服务点已帮助1800余户农户获赔440万元,有效化解了人象冲突,促进和谐共生。这正是普洱市创新打造“茶法绿网”生态司法保护品牌,将司法力量深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普洱市不断织密“茶法绿网”,在审判中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通过将“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行为作为量刑情节,引导责任人修复受损生态,实现惩治犯罪与生态修复的双重效果。另外,面对生态治理的跨区域特性,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临沧、西双版纳两地人民法院积极合作,签订流域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打通跨域立案、联合执行等协作渠道,凝聚司法保护合力,共同守护澜沧江生态安全;在普洱市内,李仙江、南垒河流域司法协作机制的建立,则汇聚了10余个部门力量,共同守护边境生态屏障与水源地安全。

而且,普洱市创新引入林业碳汇赔偿机制,拓展生态修复新途径。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古茶林,法官巧妙运用布朗族、傣族“林茶共生”理念化解纠纷,守护千年茶林与世界遗产。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截至7月底,已完成碳汇交易100笔,交易量达7681.77吨,交易金额26.8863万元,这是自2022年宁洱县成功入选国家级林业碳汇试点县以来,在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上,取得的一项标志性突破。

“茶法绿网”以法治为梭、协作为线,在绿水青山间织就了一张严密的司法保护之网。如今,普洱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连续8年被评为“优”,公众满意度高达96.04%,为边疆地区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双赢贡献了鲜活的“普洱样本”。






上一篇: 下一篇:宁洱县积极探索“碳汇富民”特色路径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