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诞生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民族团结带来的繁荣和发展,感受到了各族群众携手共进的强大力量。从文化浸润到技能赋能,从经济互助到服务联动,宁洱县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民生发展各个领域,绘就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图景。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杨媚 刘梦星)连日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内的民族博物馆文创商店成了游客参观的打卡点,大家纷纷购买融入誓词碑元素的文创产品,从多元角度感受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的独特魅力。
走进文创商店,各类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民族服饰、手袋、荷包等生活用品兼具实用性和民族风情;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为原型设计的书签、胸针、冰箱贴、钥匙扣等小饰品,凭借精美的造型吸引了众多游客。其中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原型为主基调设计的彩窗书签尺融入“金色太阳”“蓝色天空”“石榴籽”等元素,既象征喜庆吉祥,更暗喻民族大团结的热烈与赤诚,成为店内的热门单品。
“材质好、做工精细,还是全国独有的文化符号。”游客李馨雨手持誓词碑徽章称赞道,“将民族团结的寓意融入文创产品,能吸引更多人了解普洱,让民族团结精神进一步传播。”
“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边疆少数民族团结进步的里程碑,民族团结誓词碑镌刻着26个少数民族代表歃血盟誓跟党走的誓言,碑形宛如‘巨手’托举,尽显庄重气韵。”普洱民族团结园讲解员祁小山指着胸前佩戴的誓词碑徽章说,日常工作和外出都会戴着这枚徽章,它时刻提醒自己,要把民族团结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这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普洱的民族融合文化是很好的载体和见证。”来自深圳,从事文旅景区投资运营的杨光第一次到普洱民族团结园参观。在杨光看来,挖掘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背后的IP与故事,让其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