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付颖 通讯员 左希建 朱榆倩)作为全市最大的天然橡胶产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近50万亩胶林孕育着重要的支柱产业。2024年2月,市委书记李庆元在江城县调研全县橡胶产业发展情况时指出,当前江城橡胶产业发展中面临原料供应保障能力不足、产能利用率偏低等突出问题,要求江城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要素配套,做好服务保障,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橡胶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一年多以来,江城县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通过拓宽原料供应渠道、强化供应链韧性、优化产能布局、提升生产协同效率等一系列有效的举措,打好了全县橡胶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翻身仗。近日,记者走进江城胶林深处与现代化工厂,探寻江城如何提高天然橡胶稳产保供能力,提效益、强链条的升级之路。
江城县是全省11个天然橡胶生产能力甲等县之一。天然橡胶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全县培育了12个村级天然橡胶农民专业合作社,橡胶产业辐射24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胶农41900余人。全县拥有5家天然橡胶规上加工企业,年加工产能达6.3万吨。近年来,江城县聚焦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构建“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乳胶产、供、销联动机制,促进橡胶企业生产供应链的完善升级、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群众稳定就业增收,推动全县橡胶产业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双提升。
党建引领“保供”
立足得天独厚的橡胶产业资源优势,江城县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工作,2022年,成功促成云壹森江城公司落户嘉禾乡平掌村。针对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收购大户存在的分散经营、粗放发展等问题,江城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按照“抱团作战、整合发展”的工作思路,联合该企业驻地周边4个村共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积极提升胶区基础设施,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建成7个乳胶转运中心,通过政府出资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争取小微项目等方式修缮胶源核心区胶林路39.3公里,打通“堵点”。通过推行“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党建+微网格”,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橡胶提质增效,通过网格化收储管理,不仅解决了胶农销售运输难题,还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我们村大多数村民世代以种植橡胶为生。”平掌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白志华介绍,“过去由于距离加工厂较远,村民只能积攒干胶后集中销售,价格波动较大。现在有了村口的乳胶加工厂和合作社的鲜乳胶收购机制,村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不仅如此,属地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整合县级各橡胶经营企业、合作社负责人、收胶大户为会员,于今年6月成立江城县天然橡胶产业协会,推动形成橡胶行业自我管理机制,通过合理划定县内供胶区、提供市场信息咨询服务、规范橡胶价格市场秩序、为政府实施橡胶发展相关政策提供意见建议等方式,搭建全县橡胶产业合作交流平台,为橡胶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行业服务。
企企联合“拓供”
云壹森江城公司是江城县首家医用天然乳胶加工厂,以鲜乳胶收购为产业基础,专注于浓缩乳胶生产及深加工业务。在满负荷生产状态下,企业日均产能可达150吨。为帮助企业拓宽原料供应渠道、保障产能稳定释放,江城县专门组建工作专班,精准施策拓宽供应渠道。一方面鼓励个人乳胶收购大户积极参与原料保供,激活市场补充力量;另一方面锚定“龙头稳供”关键,全力促成云壹森江城公司与云胶江城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位于曲水镇的云胶江城公司拥有12.31万亩橡胶基地,是国内规范化管理的标杆种植基地,平均亩产达110公斤,能为云壹森江城公司提供持续、高质量的原料支撑,从源头夯实保供基础。2025年4月,双方在原有战略合作协议基础上签订补充协议,进一步细化了关键条款,云胶江城公司充分整合自身基地生产能力,全力组织各生产队生产供应乳胶,自5月以来,云胶江城公司向云壹森公司供应乳胶量达3206吨,每日(除雨天外)供胶量达60吨。
通过推动形成与龙头企业合作、个人收购商供应、合作社保供等多元渠道相结合模式,江城县大力提升乳胶供应量。截至8月17日,云壹森江城公司累计收购乳胶6149.35吨,每日(除雨天外)平均收购鲜乳胶达85吨,实现产值2680余万元,预计到本年度割胶季结束能冲至亿元产值大关。
利益联结“稳供”
为稳定胶农生产积极性,江城县推动企业实行市场化与保底价相结合的灵活收购政策:当市场价格高于保底价时,按市场价收购;当市场价低于最低保底价时则启动保底收购机制,切实保障胶农收益。同时,企业按500元每吨标准向合作社支付服务费用,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稳定收入来源,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
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云胶江城公司成立技术服务中心,深入各村组开展割胶技术实操、病虫害绿色防治等专项培训,手把手提升农户种植管理能力。在精心管护和严格操作下,嘉禾乡村民李斌家的橡胶胶水质量好,价格稳定。“有了合作社和公司的双重保障,全家的主要劳动力都投入到了100多亩橡胶园的经营管理中,而且这两年乳胶价格稳中有升,2024年仅割胶一项就有10来万元收入。”李斌表示。
橡胶金融政策也为橡胶产业稳产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江城县实施“橡胶保险+期货”2万亩、收入险24万余亩,理赔1940.46万元,有力确保了天然橡胶稳产增效。为进一步推动橡胶金融政策扩大覆盖面,2025年,全县动员1168户胶农参与“橡胶保险+期货”5万亩,同时全力推进27万亩天然橡胶收入保险落地实施,通过胶企、合作社、胶农等多个主体参保惠及橡胶产业发展。
系列举措推动江城橡胶产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2024年,全县干胶产量达2.8万吨,实现产值5.74亿元,产业从业人员人均收入32180.1元,产业覆盖人员人均收入9194.2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产值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1%,为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强劲的动力。
记者手记:
踏足江城的莽莽胶林,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绿意与勃发的生机。这里连绵的橡胶树,不仅是固土的“墨绿屏障”,更是边疆繁荣的“绿色银行”。从“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畅通乳胶产供销渠道,到龙头企业高效联动、深度协作,再到各环节保障措施精准落地,江城正以全链条发力完善产业配套,构建起韧性十足的供应链,有效激活天然橡胶产业动能。如今,这片胶林不仅稳稳守住了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根基,更以产业兴旺为笔,绘就边疆乡村振兴新图景,稳稳托举起边疆群众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