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通讯员 范碧英)金秋时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化镇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们正忙着采收玉米。“田平了、路硬了、水渠直达地头,农机进出方便,灌溉也轻松。”种植户刘大哥感慨。
近年来,宁洱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主动靠前监督、嵌入监督,聚焦项目规划科学性、工程建设质量、资金管理规范、建后管护机制健全等关键环节,层层压实责任,确保项目建设廉洁高效、政策红利精准落地。
宁洱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构建“纪检监察+行业监管+群众监督”三位一体的立体监督网络。通过加强与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横向联动,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交、联合督查机制,实现对项目全流程的动态监管。
针对德化镇等地探索的“主粮保障+经济增效”协同发展模式,宁洱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指导,确保“米袋子”与“钱袋子”协同发展,推动良田、良种、良法配套,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这条沟渠的衬砌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项目资金拨付是否及时规范,有无挤占挪用风险?”宁洱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项目一线倾听民声、掌握实情。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与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及时反馈责任单位并跟踪问效,确保整改到位。同时,推动构建“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建后管护长效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