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首发经济 发展新型消费
9月25日,市政协召开网络协商会议,邀请部分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齐聚“云端”,围绕“推动‘首发经济’发展新型消费”主题议政建言、凝聚共识。会上,李应华委员介绍了墨江“节庆引流+农文旅融合”是实践经验;李其恒委员建议借鉴上海“首发经济”成熟经验,通过联名首发、季节限定、首店首展等方式,构建“首发品牌+普洱特色”双轨发展模式;刘钊委员倡导以“旅游护照”、民族音乐会、体育赛事等多维融合方式,打造普洱独特的文旅消费场景;易凯枫委员建议以融媒赋能助力“普洱非遗美食首发”;刘珉源委员建议打造“普洱·首发茶周”,设跨部门首发经济专班与“一窗受理”;企业家代表阿朵故烈提出“非遗+茶咖”联名开发路径,推动彝族刺绣、傣族金水漏印非遗技艺融入文创首发。现将发言摘登如下:
●市政协委员、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副主任 李其恒
近年来,首发经济呈现加速发展势头,不仅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新路径,更成为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新动能。普洱市作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拥有深厚的生态资源、特色产业和民族文化基础,具备打造首发经济的潜力。普洱市可结合自身禀赋和特色,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赛道”,以首发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议:一是打造“首发品牌+普洱特色”双轨模式。联名首发,吸引知名品牌将普洱作为新品首发的试验田。普洱可引入国内知名服饰品牌与普洱本土民族服饰品牌联名,推出限量款民族特色服装、茶马古道主题旅行包等首发商品,将普洱品牌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包装首发,邀请云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国际设计师合作,设计普洱农特产品、餐饮等外包装,通过茶马古道、景迈山等IP强化产地价值,推出地域性的首款包装设计作品。季节首发,将具有普洱特色的产品采用“季度+编号”的形式,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推出一款特制茶咖饮品、特色民族服饰等产品,并进行限量编号,部分产品仅限普洱线下商店购买,推动消费增长,打造独属于普洱的知名特色品牌。
二是构建多业态首发经济圈,助力市场消费。首店引流,培育特色消费场景。立足茶咖、文旅优势,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首店业态,吸引流量带动消费增长。例如在思茅区打造“民族文创首发街区”,吸引非遗制作、民族服饰等品牌入驻开设民族文创首店,同时对接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平台,策划“短视频+直播”首发营销活动。首展造势,构建产业创新展示平台。结合普洱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形成“会展+产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普洱知名度。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IP变现,挖掘古茶树历史文化及传说故事,以摄影图片、复刻建模和图文讲述等方式,在上海博物馆落地“普洱千年古茶树首展”,并推出“茶灵”玩偶、建模盲盒等产品。首秀提质,打造民族音乐沉浸式品牌秀场。结合民族艺术瑰宝等资源禀赋,与相关品牌合作打造首个“听得见的民族文化秀场”。
三是强化首发技术,推动科技研发创新。培养首发技术人员,加强科技人才储备。推动本地院校与国内顶尖高校合作,在普洱设立专注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能源等前沿领域的特色学院,培养具备首发技术研发能力的本土高端人才。联合云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普洱茶咖深加工技术联合实验室、普洱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等,聚焦茶叶、咖啡、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建立全球首个“AI+普洱茶、咖啡”全产业链智能系统,利用生成式AI分析茶叶、咖啡风味数据,自动优化生产工艺,打造个性化茶咖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科技特制”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