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发出了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豪迈宣言。“十五五”规划既承载着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的历史使命,也描绘着未来五年中国式现代化阶梯式推进的宏伟蓝图。
用速度争取时间。“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台阶,预计到2025年底达到140万亿元;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10名,成为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3万美元。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重要标志性指标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要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适当速度。”全会公报中特别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等目标任务,倒逼各个领域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加快推进。为确保中国经济稳中求进,一方面,要在传统赛道保持应有的速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实现新兴领域弯道超车。中国经济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的稳健发展之路,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用高度提升竞争力。科技创新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五年,我国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科学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把科技软实力转化为产业硬实力。在现代化道路上,从一路跟跑到重点领域引领发展,我们不再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封堵,而是用中国的实力为世界提供更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全会公报中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同向而行,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正如今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指出,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用温度体现价值。“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关注和关怀。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为中国式现代化做了最好的注脚。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从扩大内需中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到民生建设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一系列政策举措体现了治国理政的民生温度,既是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描绘出了每个人的幸福图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十五五”规划开启了新的发展序幕,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自身发展的定力,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单位:普洱市委党校 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