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群众充分利用“冬闲田”,通过种植烟后作物、发展冬季农业,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闲”变“农忙”,“闲田”成了“增收田”。
普洱网讯(通讯员 韩曦)“烟叶刚收完,地里就种上了玉米,冬季地里绿油油的,心里更踏实。”近日,笔者走进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新抚镇的烟后田,地里仍是一片绿意盎然,玉米、南瓜、辣椒、荷兰豆等作物长势良好,越来越多烟农通过科学轮作布局多元化烟后作物,实现土地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向提升”。
“现在,大家都很认可烟后套种作物的模式,今年,我家烟地在烟叶采收后种植了8亩玉米。发展烟后作物,种子和肥料都是免费领取的,还能增加一笔收入,我们烟农都很愿意种。”新抚镇京平村土得路村民小组烟农杨光兵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除了种植玉米,荷兰豆、南瓜等作物因收益稳定、适宜接茬等因素,也在新抚镇烟区“走红”。烟后作物种植的推广普及,从根本上破解了烟后土地闲置的难题,为乡村农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也培育出促农增收的“新引擎”。
2025年,新抚镇烟后作物种植面积超5100亩,发放种植物资2吨,玉米种子900公斤、油菜种子45公斤,预计能为烟农增加900余万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