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普洱市立足自身优势,聚焦咖啡产业,在种植端,注重品种培育、生态种植,以科技和服务为支撑,提升咖啡品质与产量;加工端,完善绿色加工体系,实现环保与效益双赢;消费端,融合创新拓展多元场景,激活消费潜力,推动咖啡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通讯员 高新印)时下,走进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文武镇马甫村的咖啡基地,满园的咖啡树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红绿相间的果实缀满枝头。这个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民族村寨,如今正因咖啡产业焕发新生,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村民增收的乡村振兴路。
在马甫村的咖啡产业发展中,不得不提忠红咖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忠红。2010年,为带动乡亲们一起增收,他牵头创办合作社,流转130多户村民的土地入股,再加上自家的土地,为规模化种植打下基础。10余年来,梁忠红带领咖农开展更新换种、嫁接改良、截秆复壮等改造,咖啡产量稳步提升。他还建起咖啡加工厂,实现鲜果脱皮、脱胶初级加工,咖啡豆售价直接翻倍,让咖农的劳动成果更“值钱”。
“不光自己种好,还要帮乡亲们卖好。”这是梁忠红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到咖啡采摘季,合作社不仅采收社员咖啡,还收购周边咖农的鲜果,让咖农“足不出村”就能卖咖啡。2024年,合作社产咖啡鲜豆234.6吨、产值211.14万元。
马甫村只是文武镇发展咖啡产业的一个缩影,文武镇立体气候显著,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咖啡生长的适宜区,全镇86个村民小组种植咖啡。2025年,全镇种植咖啡7800亩,预计产咖啡鲜果3302.52吨、产值3416.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