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四五”以来,思茅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委工作要求,各族人民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在攻坚克难中守牢发展底线,在真抓实干中夯实发展基础,在创新突破中积蓄增长动能。回望这五年,从产业升级的铿锵步伐到民生改善的温情笔触,从生态保护的绿色答卷到文化传承的匠心坚守,思茅区全力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画卷。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谋划“十五五”开局的新起点上,思茅区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进姿态,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在深化改革中勇闯新路,在产业升级中再攀高峰,在民生改善中续写温情,全力以赴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思茅新篇章。
普洱网讯(通讯员 王宇 施晓梅)“十四五”期间,思茅区南屏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打破一产独大的产业格局,将一二三产业与本地特色资源深度融合,创新打造“咖啡+文旅”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让咖啡产业从单一种植走向多元融合,焕发全新活力。

乡村风貌焕然一“星”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南屏镇南岛河村白沙坡村民小组以咖啡为核心纽带,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
白沙坡村民小组是南岛河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农户21户84人,咖啡种植面积约1080亩。漫山遍野的咖啡树不仅是村庄的自然底色,更是撬动乡村发展的核心资源。然而,在过去,虽拥有优质的咖啡资源,村民们却只能出售原料。咖啡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村民增收渠道单一。“十四五”期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白沙坡村民小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精准锚定“咖啡体验+田园休闲+原乡宜居”的发展定位,围绕咖啡产业从“种子”到“杯子”的全链条,抓住“共享价值·美丽星村”沪滇协作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契机,创新走出“咖啡+文旅”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让乡村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共享价值·美丽星村”沪滇协作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是上海市和云南省创新帮扶方式,在白沙坡村民小组建设的沪滇协作乡村振兴示范项目。项目建设坚守“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量搬迁”的底线,围绕“村庄就是项目、项目就是村庄”的发展思路,通过将村庄规划、民房规划与项目规划深度融合,结合村民需求进行“一户一设计”,形成既保留乡村肌理又兼具产业功能的系统性蓝图。项目建设中,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牵引,引导村民转变观念、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投工投劳、入股投资等方式,共建美好家园。
2024年,项目一期工程完工,20户农房及庭院完成风貌提升,18户农户通过参与集体开发实现运营增收,咖啡文化体验中心等20个特色业态落地,道路硬化、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如今,白沙坡村民小组村容整洁、庭院错落,咖啡香与草木香交织,“家旁边的咖啡馆”游人如织,昔日传统村落已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星村”。项目运营一年以来,23名本地及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共接待游客30万余人次,直接带动村集体和农户收益增长200万元以上,间接带动本地及周边农户收益增长500万元以上。
白沙坡村民小组还通过构建“村党委+小组合作社+企业+农户+社会组织”的共建模式,在沪滇协作资金、星巴克公益捐赠以及云南农业大学技术人才等多方支持下,创新推出“8+N”利益联结机制,为村民拓展了多元增收渠道。该机制确保村集体每年获得40万元的保底收益,并将项目运营收益的30%用于村庄建设与分红。村民也可通过“一户一业态”合伙创业、参与项目就业、在村内销售农产品、出租或合作开发土地、制作手工艺品以及电商销售等多种方式实现增收。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家乡能发展成这样。”这是白沙坡村民小组村民王春芳的感慨,也是其他村民的心里话。王春芳除了是“有风—安宁扎染”的主理人,还是用亲身经历讲述家乡变迁的志愿讲解员。在白沙坡村民小组,和王春芳一样有多重身份的村民并不少。随着白沙坡村民小组的产业发展,村民的思想意识和角色定位同步升级,成为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共享发展成果的主人翁。
如今的白沙坡村民小组,家门口有就业岗位、庭院有创业机会、村里有完善设施,曾经以种植业为主的村落,打破传统乡村单一发展模式的局限,一步步蜕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家园。

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支撑,是促进村民持续增收的关键所在。南屏镇以“美丽星村·有风咖谷”项目为代表,持续放大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南岛河片区咖啡产业整体发展。
“硬件”方面,南屏镇通过整合政府项目、企业资金、民间投资等,不断完善片区的产业基础设施:建成100亩咖啡种质资源库、500亩咖啡智慧农业基地,实施2100亩高标准示范园建设和24710亩中低产田地改造,7164亩基地获得有机认证;完成10个标准化无水鲜果集中处理加工厂建设;引进2家咖啡精深加工企业落地投产,30余个咖啡相关项目签约入驻,部分已建成;打造7个差异化特色咖啡庄园,构建形成旅游动线清晰的咖啡庄园集群,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低热河谷风情咖啡庄园经济圈。
在产业融合方面,南屏镇精准把握自身核心优势,一方面,依托南岛河片区的“全国最大咖啡种植村域”资源禀赋,围绕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全链条做足文章。在合作高校的专业指导支持下,打造了完整的咖啡文化体验体系,从咖啡种植采摘、鲜果处理,到烘焙研磨、品鉴冲泡,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咖啡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咖啡爱好者和“星粉”慕名而来。另一方面,依托生态与文化优势,挖掘、整合当地茶、山、林、田、河等自然资源,融入普洱本地及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工艺和特色美食,打造了多个非遗体验项目,让乡村旅游更具“民族味”,显著提升了项目的吸引力和“耐玩度”。南屏镇“咖啡+旅游+N”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有力推动了咖啡产业从一产种植向二产加工、三产服务的全链条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南三村”片区累计吸引游客200万人次以上,全球传播影响力超20亿次。
从单一的种植产业,到“咖啡+文旅”的多元融合,南屏镇咖啡产业的发展变迁,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如今的南屏镇,咖啡香萦绕村落,游客与村民和谐共处,创业就业机会不断增多,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幸福图景。未来,南屏镇将继续深耕咖啡产业,深化文旅融合,持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家旁边的咖啡馆”焕发更强活力,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