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1月27日3版)
《中国共产党普洱历史简明读本》第五章
三、解放江城和武装接管车佛南地区
1948年,思普特支书记潘明等党员和“民青”成员转移到国民党镇越县政府所在地易武镇工作。党组织做通当地爱国民主人士王少和的工作,帮助他组建了一支反蒋武装。11月,在党组织的支援下,王少和率部收复了被国民党保安三团占领的镇越,组建了镇越县临时政府,并将横行于勐腊、勐捧、勐醒3乡的国民党九十三师在乡军人驱逐出镇越。
1948年9月中旬,张孟希为了扩大地盘,派百余人武装进入江城。潘明等到陷入混乱之中的江城争取教育和改造张孟希武装,在江城协商成立了江城临时军政委员会(后改为江镇边区临时军政委员会),江镇边区临时军政委员会下设江城行政部和镇越行政部,作为县级政权机构,分别处理两县政务。
1948年10月,思普特支遭到破坏,部分党员和“民青”成员从磨黑疏散到江城开展党的政策、反“三征”宣传和组建基层政权工作。
1948年12月上旬,江城县宝藏乡原国民党乡长派人暗杀军政委员会委派的乡长后,率匪部200余人进攻江城。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潘明率领江城守城中队和政工人员转移到易武,与李衣人、王少协商对所属部队进行统一整编,于12月26日在镇越县城易武镇成立云南人民自卫军江越支队(以下简称江越支队),下辖3个大队,6个中队,240余人。党组织负责人潘明选派党员和“民青”成员担任支队、大队、中队的政治领导。
1949年2月,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二纵队第四、七支队向江城开进,江越支队也准备返回江城。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经潘明等党组织负责人做工作,国民党江城县县长张友仁于23日晚带领本部人马撤离江城返回磨黑,二纵队第四、七支队到达江城与江越支队会师,江城宣告解放。
1948年年底,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国民党九十三师在乡军人的胡作非为极为不满的车里县勐养乡乡长鲁文聪,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形势的推动,联络在澜沧、镇越、思茅、六顺和小勐仑一带活动的几支民间武装力量,在勐养组建了一支地方反蒋武装,与镇越的王少和武装结成相互联系、相互支援的关系。1949年1月初,勐主党支部组织各方面的武装力量攻打思茅县城时, 鲁文聪表示积极配合攻打思茅,普光部队成立时就将“普光三支队”的番号授予了鲁文聪部队。后来,思茅的一些行商武装和地方实力武装与鲁文聪反蒋武装汇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49年1月中旬,鲁文聪反蒋武装正式打出“普光三支队”的旗号,以五个大队三四百人枪的兵力,驻防在小勐养地区,与国民党九十三师在乡军人形成军事对峙态势。
1949年1月,普光三支队渡过澜沧江,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车里县政府,接管了县政权,建立了以鲁文聪为主任的革命委员会,组建了以召存信为大队长的自卫大队。国民党佛海、南峤县政府惧怕普光三支队出兵攻打,派人前来联系要求普光三支队接管政权。1949年春节前夕,普光三支队分三路向佛海、南峤进军,未遇任何抵抗就顺利接管了佛海、南峤两县政权。
二纵队进驻宁洱后,鲁文聪和召存信等人到宁洱,向二纵队司令部汇报了在车佛南建立武装和接管政权情况,请求二纵队党委派人领导普光三支队。二纵队决定将普光三支队改编为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车佛南支队,并派出邹垲夫、余松等共产党员前往普光三支队开展工作。1949年8月,二纵队政治代表邹垲夫在佛海召开的车佛南军政干部会议上宣布二纵队党委关于将普光三支队改编为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车佛南支队的决定,提出了对改编部队的要求;鲁文聪表态坚决跟共产党走,服从党的领导,听从二纵队指挥,支持政治代表的工作。通过改编,支队还建立了党的组织。其间,盘踞在边境一线的国民党九十三师在乡军人从打洛和勐宋分两路向车佛南地区的勐混、勐龙进犯,车佛南支队给予猛烈反击,将敌人重创并赶到打洛国境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