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田应兰
有这样一位森林管护员,29年如一日,奋战在护林防火第一线,为4000多亩林区撑起“保护伞”;每天巡山20多公里,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黄胶鞋,实现了林区多年零事故,他就是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锦屏黄草岭辖区的森林管护员陈正发。
“舍不得离开,就想守护好这片林”
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景东彝族自治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境内无量山中上部,涉及景东县锦屏、文龙、安定、漫湾、林街、景福6个乡(镇),南涧县碧溪、公郎、宝华、无量山、拥翠5个乡(镇)。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整个无量山较狭窄、较高大的一段,也是生态环境较复杂的一段,保护区森林管护员每天要走的是一条条蜿蜒的山路,往往是迎着朝阳出发,踏着夕阳而归。
陈正发今年63岁,身材瘦削、皮肤黝黑,岁月在他脸上雕刻下一道道痕迹。1994年成为森林管护员以来,他走着脚下的路、护着眼前的树,不知不觉已在山林间度过了29个春秋。
“我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但是舍不得保护区的一草一木,舍不得走了快30年的山路,更舍不得林间的猿啼鸟鸣。”陈正发说,以前,山上光秃秃的,到处是石头,现在进山的村民少了,林子长出来了,从这儿走过,心里特别踏实。
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辖区共有森林管护员60多人,超过60岁的有五六位,由于对工作的热爱,现如今本该退休在家的他们依然离不开保护区,每天做着巡山护林的工作。在这支奔走在保护区一线的管护队伍里,第一代管护员已经退休,如今大多是“林二代”,有的甚至是“林三代”,他们在父辈们付出毕生心血的林海里,继续传递着绿色接力棒。
“看好家乡的绿水青山,等于守护着一个绿色银行”
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生物资源种类多样,森林覆盖率高达96%,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在保护区周边社区逐步推广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生物药业,黄草岭村也在陈正发的带领下种起了草果、花椒、黄精……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如今的黄草岭村花椒、草果飘香万里,樱桃、梨果甘甜多汁,蔬菜瓜果供不应求,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2021年黄草岭村发展案例被录入COP15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专题片《共同的家园》。百姓富了,进山的人少了,我们的工作也轻松了许多,现在砍树、盗猎现象基本没有了,上山遇到长臂猿、灰叶猴等动物的次数多了。”陈正发自豪地说。
“看好家乡的绿水青山,等于守护着一个绿色银行。”陈正发说,今后的目标就是把林子看好,把林下经济搞好,做强产业,吸引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就业。
“新老接力,一代接着一代干”
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辖区的森林管护员扎根深山、与林为伴,设立勘界标识,讲解护林政策,震慑违法人员,开展生态修复,排查林区隐患……几代森林管护员接力奉献青春,守护着37万亩原始森林,为西黑冠长臂猿等濒危野生动物撑起了“保护伞”。
从上岗的那一天起,陈正发便尽心尽力地工作,负责调查了解山情、林情、民情,坚持每天巡山护林,跑遍责任区的每一座山梁、每一道河沟、每一片林地。为了掌握责任区野生动植物消长变化情况,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学会了建监测样地,安装红外相机。
常年和森林打交道,令陈正发对这片森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说:“经常巡山,这山上的一草一木我都熟悉。哪里少了一棵树,哪里有动物活动的痕迹,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虽然已过了花甲之年,但陈正发仍放心不下这片森林,放心不下森林里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容易,但我已经63岁了,实在干不动了。我退休后,我儿子将接替我的工作,新老接力,一代接着一代干,继续守护绿水青山。”陈正发说。
29年的时间,陈正发从一个青壮年变成了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是什么样的毅力让他克服了几十年的艰难与困苦,全身心呵护这片森林?在我看来,与其说是陈正发对这份工作的坚守,不如说是这位老人对这片森林深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