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人物
  
本版新闻列表
 
    普洱新闻网 | 普洱日报数字报
报纸网站
 
  
2024年8月9日 星期

罗成刚:握好护林接力棒 守好大自然宝库


(记者 王承吉 摄)

▱通讯员 罗靖尧 王杨静 蔡旭东 冯智伟

秋日的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勐大镇南康村到处鸟语花香,在这片绿色丛林里,护林员罗成刚开始巡山护林。

摩托、喇叭、柴刀是罗成刚巡山护林的三件“法宝”。作为护林员,罗成刚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护林防火知识、巡山护林、配合处理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等,保护好南康村的31713亩林地。

即便罗成刚提前为村民们打了“预防针”,但还是有人铤而走险。一天,罗成刚在巡山的时候发现一个村民在林地旁上坟烧纸,他便上前果断制止。“又不是你家的山,你管谁呀?”该村民的态度很恶劣,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认为罗成刚多管闲事。罗成刚耐心地给村民解释了在林区旁烧纸的危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该村民心服口服。

罗成刚丰富的护林经验和对山林的深厚情感来自“家庭传承”。

罗成刚的爷爷罗应发1958年成为南康村护林员,罗成刚的父亲罗恒兴在1980年8月份接班,2021年罗成刚子承父业,继续从事护林工作。68年来,在一家三代人的接力守护下,南康村从未发生过重大森林火灾、重大毁坏林木或盗伐滥伐林木案件、重大森林病虫害等。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罗应发受到市级奖励,罗恒兴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护林员等荣誉称号,罗成刚也连续三年获得优秀护林员荣誉称号。

从植树造林、防止盗伐滥伐林木,到巡山防火、爱林护林,罗家三代人是勐大镇生态环境变化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每一代护林员的护林内容虽各有不同,但不变的是,这座山峦叠翠、花果飘香的无量山,早已成为他们离不开的“家”。

“我爷爷来到这里时,山里还是光秃秃的,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带着饭、拿着锄头上山种树。”罗成刚说,由于基础建设落后、设备缺乏,第一代护林员的工作非常艰辛,几乎每天早出晚归,大家背着树苗走山路,常常是半夜才返回,住在工棚、帐篷里。

“出门靠脚走、挑水用双肩、晚上点煤油”是当年护林员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第一代护林员克服了种种困难,15年内完成了7000亩的造林任务。随后立即封山育林,促进生物自然繁殖生长,为南康村的生态修复打下了重要基础。

“我护林的时候主要是守护林木,防止盗伐林木。”罗恒兴回忆,当时,全国各地大兴土木,木材价格水涨船高,群众偷采盗伐林木、“向山要钱”的现象时有发生。

“那时候工资还不到30元,但卖掉一根直径20厘米粗的木材,就可以赚8元—10元。”罗恒兴说,为了防止群众偷采盗伐林木,他和同事组成小队,每天上山巡查。由于盗伐林木者常常在夜间行动,所以护林员们经常凌晨才能回家,有时候直接住在山上……

在护林管护岗位上工作40年,罗恒兴跑遍了南康村山林的所有角落,对山里的一草一木,各家林户争议的地界,他都了如指掌。

把喜欢的事变成工作,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对罗成刚一家三代而言,爱林护林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罗成刚一家的守护下,一座座大自然的宝库生机盎然,这里有美丽的湖、清澈的河、飞翔的鸟,还有野生大红菌、木耳、红豆杉等,经常会有猴子、豹子、野猪等动物出没……

在镇沅县,像这样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护林员一共有1179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爱林护林的动人故事。如今,镇沅县森林覆盖率由1958年的不足40%提高到现在的72.87%;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高等植物由1958年的300科4000余种增加至350科5600余种,野生脊椎动物由1958年的60科900余种增加至78科100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