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竞予 通讯员 李思冀 王杨静 文/图
“第一次见到孩子们时,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光,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9月4日,记者拨通了上海市金山区朱泾小学体育教师平子逸的电话,采访中,他用了多个“第一次”,深情回忆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民族小学的支教生涯。抖音上,平子逸的账号叫“平老师”。这一账号上,记录镇沅民小学生上体育课的短视频共有60多个。在很多视频中,平子逸用“追光的日子,一种新的师生关系”作为视频的话题。的确,从上海金山到云南镇沅,在平子逸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中,他不断践行“小学体育兴趣化”这一理念,像一束光一样,让孩子们爱上体育、爱上运动。
他把兴趣“带进”体育课
刚到镇沅民小任教时,在了解到孩子们鲜少在体育课中涉及游戏时,平子逸把上海的教学理念融入进了课堂。
在平子逸的巧妙设计下,立定跳远、跑步、深蹲、单脚跳这些平日里一板一眼的训练动作,变成了“口是心非”“萝卜保卫战”“支撑闯关”“旋风小陀螺”“多米诺骨牌”“五子棋”等有趣的小游戏。课堂上,同学们也变身为兔子、青蛙,在一个个游戏中完成深蹲、跳跃等动作。在平子逸的带领下,镇沅民小四年级三个班的体育课“活”了起来。
他把街舞“代入”体育课
由于酷爱街舞,平子逸试着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增加一些“新鲜感”,于是,许多街舞元素被平子逸编排进了热身操中。
一开始,孩子们畏首畏尾、放不开。在平子逸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下,大家越来越放松,舞也跳得越来越好。
随着孩子们掌握的动作越来越多,平子逸把更多的民族元素融入进了热身操,《哈尼宝贝》《不会打歌学打歌》等根据云南民族歌曲元素编排的热身操,让同学们更加轻松“拿捏”这些舞蹈。
当平子逸把同学们跳舞的视频发布到网上之后,收获了无数网友的点赞,一些网友评论:“这样的体育课简直是太有趣了”“小朋友遇见了好老师”……
一年的支教时光中,平子逸仿佛是一只小小的萤火虫,点亮了山村学生爱上体育、爱上运动的那束光,而他也在这片森林里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今年6月,平子逸结束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返回了上海。采访中,平子逸回想起离别前的最后一堂课,仍很动容:“我只是众多支教老师中的一个,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们留下一些带不走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