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建设科副科长 张溯
建议:一是提升遗产地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生物安全防范、灾害监测预警等体系建设。
二是积极谋划“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发展战略,坚持保护和利用并重,实现空间、产业、设计、运营的协调统一。加快补齐旅游设施短板,推出文化体验、主题文创、康养旅游等特色产品,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高品质需求。构建“遗产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群众收入,群众收入增强遗产保护”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企业托管群众入股”的利益分配机制,在民宿经营、茶地管理、产品生产上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设计多种游览线路,拓展游客中心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接待能力。
三是加强遗产文化价值挖掘和传承。加强对外宣传,承办各类世界遗产保护国际会议和交流论坛,不断提升景迈山遗产保护管理能力,扩大景迈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省博物馆、专家团队、知名学院和社会力量,加强景迈山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茶祖文化等课题研究,推动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
四是建立资金保障体系。市、县人民政府将保护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形成长期稳定的保护投入机制。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通过上级补助、社会捐赠、国际组织提供等方式募集,专项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