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普洱市基层委员会主委 张正荣
2024年4月,市政协教科卫体委联合农工党普洱市基层委员会,到部分县(区)和市级医院,对医疗机构专家工作站建设情况开展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普洱卫生健康系统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周良辅院士团队以及郑进、林天歆、邬玲仟等知名专家在普洱市建立科研平台和专家工作站。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立专家工作站391个。其中,医院联系建立专家工作站297个,累计投入资金2271.71万元;帮助各级医疗机构取得专利24个,发表学术论文196篇;帮助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481项,临床带教1.63万人次,开展诊疗服务5.9万人次。专家工作站的建立,在卫生健康机构管理、学科建设、临床技术、科研教学等方面注入了新质生产力,有力促进了卫生健康机构高质量发展。
普洱市各卫生健康机构积极开展专家工作站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战略定位不准,学科发展广度与深度合作不够。二是“组团式”“省管县用”的帮扶模式运用不够广泛。三是制度监管、要素保障以及本土专家资源利用不够到位。
建议:一是深化创新交流合作,强化学科建设。依托专家工作站,大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市内转化,强化技术联合攻关和知识产权共享,促进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二是大力发展“组团式”“省管县用”专家帮扶模式。充分利用上海和中国工程院等帮扶资源,引进更多的国家、省级医院到市、县(区)级医院开展帮扶;引进更多的省、市级医院到上允、永平、通关镇医院进行“组团式”“省管县用”专家帮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水平,使“三镇”医院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强化规范管理,加大项目和资金倾斜力度。做好党委政府与院士专家对接服务和项目实施管理业务指导工作,加大院士专家工作站经验成果、先进典型、人才引培等宣传,大力营造引才、重才、爱才的良好舆论氛围,努力实现“建设一个工作站、形成一支团队、培养一批人才、促进一个产业、服务一方发展”的目标。要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建站单位主体责任,项目单位应加强指导、监督,定期对专家工作站的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着力提升专家工作站建设质量和水平。从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推动专家工作站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四是发挥本土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医疗机构内在资源,鼓励市级人才到县(区)级医院建立专家工作站,县(区)级人才到乡(镇)级医院建立专家工作室,形成“市、县、乡”上下联动的人才、技术交流态势,推动医疗技术不断向基层医院下沉,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