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委员论谈
  
本版新闻列表
 
    普洱新闻网 | 普洱日报数字报
报纸网站
 
  
2024年7月17日 星期

推动全市医疗机构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几点思考


● 市政协委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罗佳

长期以来,我市把专家工作站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引擎和抓手,多措并举,着力解决医疗机构人才需求。自2014年开展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022年实施市级专家基层工作站建设以来,坚持推动联合创新、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促进高层级专技人才向基层聚集。10年来,全市卫生领域累计设立省、市专家工作站30个,覆盖18家机构30个学科专业。今年,将再次申报9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实现市、县(区)重点医疗机构、科室及专家工作站全覆盖。得益于专家工作站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开辟出了一条高端专技人才引入与本土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新路,大幅提升了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诊疗水平,有效推动了医疗人才培养和医联体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方便基层群众就医。

虽然,我市专家工作站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政策支撑、措施机制、组织指导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建议: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加强行业统筹。在全市专家工作站管理委员会统筹抓面的基础上,将医疗机构专家工作站纳入医联体建设统筹推进,由行业主管部门成立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领导协调机构,指导专家工作站建设及制定管理政策措施,并结合行业特点完善建站标准,加强动态管理和跟踪问效。二是推进协同发展,创新合作模式。针对各级医疗机构发展布局、人才需求和技术创新,精筛细选专家合作项目,促进人才和信息共享。依托专家资源优势,广泛搭建专家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前、中、后期配套保障,健全工作站资源开放、共享、合作、交流体系,为专家团队在一线开展技术互访、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创造更多条件。结合专家工作站建设规划,推进专家信息库、技术需求信息库、科技成果储备转化库等建设。三是坚持聚焦重点,抓好典型示范。把人才资源集聚到行业发展需要上,重点支持发挥关键作用、引领带动性强的重点医院、核心科室,使专家工作站建设既能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又能起到以点带面作用。集中力量扶持一批资源富集、力量集中、作用明显的示范站,以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面上量的拓展”向“内涵质的提升”转变。四是加大培引力度,完善支撑体系。充分用活用好现有专家工作站、组团式帮扶等优质资源,推动专家及团队与本土中青年技术人才结对,培养本土人才。突出建管质效,完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压实专家工作站规范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