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梅 鲁海杨 刘建培 文/图) 享有“中国甜龙竹之乡”美誉的思茅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甜龙竹种植面积达3.25万亩,年产量突破1万吨。为持续壮大这一特色产业,2024年,思茅区多措并举,聘任产业发展顾问,组建专业团队,成立发展协会,并引入数字农业生态物联网平台,积极探索甜龙竹产业数字化发展路径,旨在进一步规范产、供、销体系,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甜龙竹延伸产业链、补齐短板、强化优势。
走进位于云南思茅产业园区的云南丰道农业科技公司,恒温打包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将分拣后的鲜笋装箱,这些个头大、品质优、色泽洁白的甜龙竹笋,每日产量高达8吨,不仅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李春艳和她的工友们在甜笋丰收季,每月可赚取4000多元的收入,实现了顾家与增收两不误。
云南丰道农业科技公司作为现代农业科技的典范,专注于甜龙竹的种植与生产,拥有35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60亩竹苗培育基地及5000亩甜龙竹种植基地。随着产能不断提升,公司产品远销山东、上海、成都、广州等地,特别是与海底捞等知名餐饮企业的深度合作,让甜龙竹笋成为其重要食材来源,今年预计供应量将达到800吨。此外,公司还积极拓展生鲜超市、社区团购等销售渠道,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一步拓宽市场,实现了销量与口碑的双丰收。
甜龙竹作为云南南部特有的优质笋材两用竹,以其生长快、周期短、经济价值高的特点,逐渐成为市场新宠。近五年来,国内消费者对甜龙竹笋的认知度和需求量逐年攀升,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云南省甜龙竹种植面积已达15.7万亩,但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保鲜技术是甜龙竹产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云南丰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伟开说,通过不断探索与改进,公司已将甜龙竹笋的保鲜期从最初的3至4天延长至15天,未来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同时,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种植管理是甜龙竹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普洱凯阳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已在竹类植物研究、优质竹苗培育、竹笋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甜龙竹产业的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全面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茅区按照“做大一产,主攻二产,联动三产”的工作思路,通过成立专班统筹全局、制定一揽子政策保障发展、申请地理标志打造品牌、培育一批企业完善产业链、成立行业协会规范市场、打造示范基地引领种植“六个一”措施,为甜龙竹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据思茅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国慧介绍,“六个一”工作措施的实施,不仅促进了甜龙竹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未来,思茅区将继续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强化科技支撑与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竹文化建设和竹生态旅游发展,让甜龙竹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