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雄) 近年来,景东彝族自治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不断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灾害防治,全县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野生菌等林下资源发展提供了沃土,让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实现生态效益与产业发展共赢。
走进景东县太忠镇菌子收购点,前来售卖野生菌的农户络绎不绝,野生菌的品种丰富多样,包括大红菌、鸡枞菌、干巴菌、牛肝菌、小香蕈、青头菌、奶浆菌等几十个品种。据菌子收购商鲁明东介绍,每年出菌时节徐家坝周边群众纷纷上山捡菌子售卖,收入从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采拾野生菌成为当地百姓季节性增收致富的产业。
野生菌助力农民增收,得益于太忠镇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太忠镇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差异大,立体性明显,森林面积31.35万亩,森林覆盖率73.91 %。良好的生态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温湿气候,每年的6至9月都有野生菌不断出土,让当地百姓开启了“寻菌探宝”的致富之旅。
近年来,太忠镇探索将野生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种植林下经济作物小香蕈26万棒,产值达345万元。每年夏季,1000多户农户通过出售野生菌实现增收300多万元。同时,发展林下重楼、龙胆草、石斛、茯苓等中药材生物药业近1977亩,持续推动了林业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
景东县将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小香蕈种植项目为示范,做好保护利用林下资源融合发展的文章,实现大地增绿、资源增量、生态增质、产业增效、居民增收的发展目标,持续释放生态红利。